平和英语村 > 学在平和 > 村集萃

邓亚萍的英语拼搏之路

时间:2018-09-10 13:59:16  来源:http://www.pinghe.com  作者:Frank

 邓亚萍

 

邓亚萍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乒乓球坛的佼佼者,是各种奖杯奖牌的常客,在球场是,她自然是无人能敌的。然而,运动员都是吃青春饭的,不能够一辈子都在竞技场上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竞技状态的下滑,他们都会面临退役。邓亚萍也是如此,虽然她在球场上落下了帷幕,但她开启另外一段不同的旅程,那就是求学之路。正如她所说,“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的话,那么情话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大满贯。”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 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从写26个英语字母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 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 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 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 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 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 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 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从邓亚萍的学习之路也以看到她付出的种种努力,从零基础到流利的英语表达,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她坚持下去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很多同学的英语基础可能还要好一点,相信在英语学习这条路走下去的困难时小很多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本文链接:https://www.pinghe.com/StudentStyle/english_picks/2018-09-10/5859.html

 

马上评估您的学习费用

学英语目的
可支配学习时长
※ 隐私声明

开课仅剩